多路资金精准滴灌“专精特新”企业
2022-03-28 10:56:05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河南热线

从财政奖补到地方政府设立“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基金,从开发针对性贷款产品到支持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近期,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多路资金更加精准、高效地进行“输血”。

业内人士指出,构建“专精特新”企业畅通多元的资金渠道需要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双向发力,特别是做好多层次资本市场企业上市或挂牌的梯队建设,并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投早投小;与此同时,鼓励银行制定专项计划,并破除对抵押担保的过度迷信,更好满足“专精特新”企业需求。

地方拿出“真金白银”进行支持

壮大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资金支持是关键一环。记者从工信部获悉,2022年,工信部将新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用好中央财政资金,再支持一批重点“专精特新”企业。

近期,地方纷纷拿出“真金白银”进行支持,促“专精特新”企业成长。

2022年,浙江给予“专精特新”企业2亿元帮扶资金;河南提出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高补助500万元;重庆2022年至2025年期间,将整合中央及市级财政资金,每年遴选100家左右“专精特新”示范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并给予重点资金支持……

在财政资金直接奖补的同时,多地纷纷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旨在进一步畅通资金活水,撬动更多社会资本。

在安徽,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发挥起投早投小投创新的支撑作用。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牛弩韬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截至2021年年底,已累计完成募资122.12亿元,投资项目226个,带动了一批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发展。“今年将继续做好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二期设立等相关工作。”牛弩韬说。

重庆将依托重庆科创投集团等组建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基金。北京将充分利用各级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与政府投资基金开展合作。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看来,政府基金和产业基金要发挥好引导作用,有序调动起社会资本,鼓励更多资本进一步关注中早期企业和创业团队,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各路市场化资金加速涌入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政策引导下,各路市场化资金加速涌入“专精特新”企业。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清科研究中心获悉,2021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股权投资市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关注度进一步上升,投资案例数量达到1600余起,总投资金额同比增长约40%。清科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行业分布来看,投资者较为青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以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三个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

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的能力也在逐步提升。赛迪产业大脑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有351家企业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占总数的7.4%。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为“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融资开辟了新路径。截至目前,在北交所上市的81家企业中有16家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约为20%。

业内人士认为,“专精特新”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市值不高,整体而言债权融资难度大、成本高,不过,在政策的引导下,银行信贷资金对“专精特新”企业支持的力度正在逐步上升,不少银行下大功夫完善服务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并推出有针对性的产品。

仅用10分钟,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无锡英罗唯森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人员就通过中信银行最新推出的线上产品“科创e贷”成功申请普惠贷款500万元并顺利提款。“科创e贷”正是中信银行针对“专精特新”等科技创新型企业推出的全线上、纯信用产品,单户最高贷款额度可达1000万元,授信期限不超过一年,可直接在线开通,线上发起贷款申请,自动审批额度,在线签署电子合同,按需线上自助提款,支持随借随还。

畅通融资渠道激发企业活力

业内人士表示,“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未来,要进一步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方面发力,畅通融资渠道,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对拓宽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专家从制度建设层面给出建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赛迪顾问副总裁侯雪表示,中小企业上市辅导费用往往较高,上市审批周期长,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要加强对不同成长阶段、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的培育、规范和上市辅导,推动企业尽快熟悉资本市场法律法规,提升企业的公司治理能力、信息披露与内部控制合规意识,做好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企业上市或挂牌的梯队建设。”她说。

据记者了解,工信部也正组织开展优质中小企业评价和培育工作,并对拟上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分类指导、精准培育、投融资对接等工作,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债券融资,鼓励开发更多适合中小企业的债券品种。

同时,提高间接融资精准服务的能力、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同样重要。

孙文凯说,多地积极推出配套举措,在担保、对接银行等方面积极扶持,一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存在投资“过热”的现象,但对于数量庞大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还需要在银行融资等方面积极推进。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提出,要破除对抵押担保的过度迷信,将商标、专利等作为授信依据,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根据“专精特新”企业轻资产等特点,开发更多信用贷款产品,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引入融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丰富“专精特新”企业融资增信措施。如部分银行制定专项计划,专门面向“专精特新”企业,开发成长贷、“小巨人”贷、“单项冠军”贷等专属金融产品。(张莫 郭倩)

    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