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阿里影业总裁李捷:要破圈就要考虑“故事”讲给谁听
2023-08-10 12:19:30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河南热线

编者按:2023年电影暑期档(6月1日-8月31日)票房涨势喜人,也给中国电影业注入一剂“强心针”。暑期档各类“爆款”频现,我们看到丰富的题材类型、常态化的票房逆跌、传统文化回潮,叠加中国观众积蓄已久的文化娱乐需求,中国电影站在了复苏的新起点上。

—————————————————————


(资料图)

新华网北京8月10日电(记者王志艳 闫雨昕)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023年暑期档(6月1日-8月31日)总票房已突破150亿元。《消失的她》《长安三万里》《八角笼中》等多个高票房电影背后,都有互联网大厂的身影。新华网专访阿里影业总裁李捷,畅谈对于今年暑期档电影市场的观察与理解。

要破圈,就要考虑清楚‘故事’究竟讲给谁听”

新华网:今夏电影票房一路攀高,有人说观众熟悉的那个“百亿”暑期档又回来了。您观察到哪些变化?

李捷:根据我们灯塔专业版的分析,今年暑期档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票房峰值提前爆发。往年暑期档票房峰值一般出现在七月中下旬,今年则提前至7月初,其中《消失的她》为“疯狂7月”奠定了坚实的开端。

大量“低频观众”被重新“召回”,同时“高频观众”占比提升。7月份就有26.9%的观众是近1年内首次走进电影院;同时,年观影量达到5次及以上的高频用户占比也有明显提升。一方面低频用户的观影习惯正在重新培养,另一方面大盘核心观众的基本盘也在巩固。

女性观众、亲子观众占比突出。7月份女性观众占比高达62.2%,是历年单月女性观众占比最高的月份;30-34岁观众占比同样也非常突出,有大量亲子观众走进电影院。其中,《长安三万里》有近两成观众是三人及以上观影,影片获得家长和学生群体的高度认可。

大盘频繁逆跌。在《消失的她》《长安三万里》《热烈》等多部高口碑影片带动下,7月份连续四个周日票房逆跌周六票房,周末单日票房持续在4亿-5亿的高位,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的,充分说明观众对暑期档整体影片的内容非常认可。

所以影片的内容和质量,仍然是影响观众观影选择的第一因素,是口口相传的好口碑造就了暑期档高票房。大量影片的讨论热点源于映后观众的“自发酵”,呈现了高娱乐性、高话题性、与本体内容高关联性的特征,这也给日后的电影宣发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如何更好的触达观众,需要更创新的营销玩法。

新华网:《长安三万里》可以说是暑期档的一匹“黑马”。您认为它对电影行业有哪些启示?

李捷:《长安三万里》对于电影行业最大的启发在于,它真正验证了立足本土、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影片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一个全民参与的文化现象,就在于它的“中国故事”有着全年龄层的基础。所谓“小朋友背诗、中年人落泪”,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在电影里都得到了一定满足。对于国产动画电影来说,要破圈,就要考虑清楚“故事”究竟讲给谁听。

新华网:《长安三万里》的成功是否可复制?

李捷: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电影人创作的肥厚土壤,中国故事、东方审美、本土化表达是电影与观众共享的集体记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文艺创作的方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国电影人的应有之义。

当然,如果出现一个“爆款”就想尽快简单粗暴地“复制”更多爆款,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也是一种“陷阱”。守正创新是我们从业者需要时刻牢记的原则,也是推动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

8月9日北京某影院外,暑期档电影鏖战正酣

市场不会埋没好内容”

新华网:暑期档还剩一个月,您认为最终票房会否比肩2019年的峰值?

李捷:截至目前暑期档总票房已超过150亿元,8月份还有《巨齿鲨2》《孤注一掷》《暗杀风暴》《念念相忘》等众多影片供给,非常有可能刷新中国影史暑期档票房纪录。

新华网:如果今年国产电影票房行情想延续当前的趋势,您认为要靠什么?

李捷:接下来的四个多月里想要延续好行情,核心在于我们有足够的好内容。

影市的积极表现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好内容得到了回报。尤其是暑期档,大家集体走出“先抑后扬”的票房曲线,这是真正的“市场不会埋没好内容”,也是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

其次是好内容带动高票房,像《消失的她》《长安三万里》这样的影片在过去的电影市场,很难想象会获得今天这样的票房成绩,因为“类型天花板”足够明显。但是在今年,好内容可以突破“类型天花板”,带动高票房。回到大盘身上,当有足够优质的内容源源不断涌入市场,市场的活力就会回来,大盘也会迎来爆发。

目前为止,今年电影市场所呈现出来的积极因素是有长期性且健康的。在这个“电影+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时代,我们仍需扩大优质影片供给、提供差异化档期选择、强化数据化宣发,推动市场进一步沿着长期化的、健康化的方向前进。

“在技术‘运用’之外,更多地实现技术‘创造’”

新华网:近期一些热议的电影在制作层面都离不开电影工业体系的强大支撑。您如何评价我国电影工业化转型所处的阶段,此间还需要哪些突破或完善?

李捷:近年来,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发展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以此为基础,才可以制作出《流浪地球》系列、《独行月球》《长空之王》等赢得口碑与市场的重工业电影。这是我们自己的标准化、流程化、工业化的重工业电影。

当然,更成熟、更全面的工业体系,应该是整体制作水准和效率的提升。我们还需进一步提高高精技术,在技术“运用”之外,更多地实现技术的“创造”。其次,还需要注重电影人才的培养,以兼具本土理解和国际化视野的专业化人才推动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持续发展。

新华网:从产业链角度看,您认为未来中国电影产业中哪些赛道会被更加重视?

李捷:我觉得上游关于AIGC数字化对于内容的革新值得关注。关于AIGC在内容开发上的可能性,业内已经有了很多讨论。有些电影在剧本开发阶段已经考虑到了AI是否可以成为一种辅助工具,而像动画电影则可能应用的层次更深,因为现阶段AI对于提升动画制作效率是可以预估的。那么,未来AI是否会进一步革新电影制作,必然是电影产业非常重视的一环。

另外就是在下游,今年暑期档最大的一个不同在于高密度的“票房后置”,很少有影片一上来就大爆,都是依据口碑一点点开始占领市场,这必然会给营销带来更大的挑战。所以宣发的赛道必然会被更加重视。

新华网:下阶段影视公司的核心竞争要素是什么?

李捷:下一阶段,影视公司的核心竞争要素肯定还是内容,不仅仅是好内容,还需要“适合”的内容。影视公司需要足够了解观众,并且能够对市场未来进行合理化的预判。

2015-2019年这五年时间,大多数合格的商业类型片在市场中都有相对明确的“刚需性”。过去三年,全球电影市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今年,单纯的、重复的类型片已经面临着极大的观众兴趣度挑战。电影在类型片基础得到保证的情况下,给予观众更强的精神共鸣变得非常重要。影视公司对于市场有足够的了解,才有可能拍摄一部“不过时”的商业类型片。

责任编辑:hN_1027
    独家